家乡的年《南坑的年》作者:绿笙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2-07 18:46:13
央视网 | 2024-02-07 18:46:1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年的味道在爆竹声中萦着淡青色的硝烟在布满阴霾的天空上扩散,慢慢地在整个村庄的上空凝结。在这个被两边耸立的山群逼仄出一条狭长深坑,一个在地理和方位一目了然叫南坑的地方,年就在袅袅的炊烟中如一幅民俗画在潮湿的天空中显现出来。年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迈着固有的优雅从容的步子来到了,它让被雨雾笼罩得有些透不过气来的人们心中溢满了久违的阳光。  

  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既是对旧年辛劳的慰藉,也是对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充足的准备。传统的阉鸡公配老酒不再是年夜饭唯一的亮色,生猛海鲜翻山越岭早已走上了山里人的餐桌,只有年夜饭所包含的文化寓意依旧。压年是辞旧迎新时为自己未来预先做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在过年时最为忙碌的主妇总是承担了压年的责任。厅头、灶头和饭桶是压年的三大任务,厅头和灶头都被放上了一竹筒米,米中插四根香、二根红烛,还有十二个硬币包的红包,寓意月月有钱花。而对于一家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日日蒸饭的饭桶则有相当丰富而寓意深刻的内容,薯子——(薯子根扎得深,寓意稳)稳;蒜——(寓意生活会打算)算;豆腐——(寓意富贵)富;笋——(留着笋尖的一根笋,寓意笋能发)发;粉干——(粉干长长的,寓意日子很长远)长,少不了的还有十双新筷子和十个新碗。压年所有的东西都粘上红纸,自然是为了吉利的彩头。压年是认真而虔诚的,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祈盼。  

  大年初一吃斋是南坑林氏家族遗存下来的习俗,它无疑是家族文化中重要的传承,而一大早那杯必喝的糖茶显然是对新年甜蜜开始的一种强烈暗示。大年初一祖祠的祭祖仪式,则是提醒后来者对前人的怀念,在明了来龙之后更好的地认准去脉,并找到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家园。林氏的祭祖仪式并不复杂,由本族的子弟轮流做头,凡做头者负责发饼和糖、烟,还有那篇必不可少的祭文。在祭文里我找到了林姓的源流和九牧林跋山涉水来到南坑的足迹。  

  大年初一从祭祖开始,在家家户户传来的打米果声中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而过年时的年味还悬在空中并没有落地。祭拜太保公和民主公是年初一隆重祭祖仪式后的插曲,太保公和民主公是民间的图腾崇拜,因为是神,某些并没有上祖祠的族人也就不敢忘记在他们的面前烧上一炷香,他们对神有祈求有敬畏,心虚和贪念让人不敢忽视这个仪式。这时,年味在南坑这个小村庄已浓得化不开了。如果用心体味,就可以捕捉到湿漉漉空气中传来的老酒醇香,就连那些欢实地走家串户的狗们发出满足的叫声也透着那么一种醉人的年味,从谁的门窗里溜出来的猜拳行令声在村中古道上幸福地打滑后被夜悄无声息地拥走了。猛然间,一串焰火和爆竹声把夜的黑震颤出许多欢快的旋律,点亮了新年里人们心中的光。

  

  作者简介: 

  绿笙,本名林域生,三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八届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三明市作家协会主席。1991年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习,先后在刊物发表散文、小说作品2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永安笋商》《金沙县》《谢祐》《建莲古事》《三明往事》《我们的日月溪》6部,共计263万字。

编辑:李倩然 责任编辑:白玉清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新闻栏目推荐
正在阅读:家乡的年《南坑的年》作者:绿笙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