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105种,以下简称《重刊》),这是中医药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的实事。中医药传承数千年,中医药典籍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评价是非常高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提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必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基因,是中国现代化的根基,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真正的崛起靠科技、靠经济,但更要靠文化,因为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是根深蒂固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崛起,其他的崛起都不会长远,这种文化已经渗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到了关键的时刻可以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就是一次非常好的体现,而历代经典文献是中医药优秀文化的精华。
一、中医经典的特点与时代贡献
众所周知,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脉,更是中医药创新发展之源。通过对经典的传承,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新时代中医药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读经典、学原理、跟名师、做临床、育悟性、成明医,更是中医药人成才的必要路径。所以中医药经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什么是经典?经典应具有三个特点:首先,经典一定是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的著作,读后使人开卷有益,能够指导临床;其次,经典一定能够推动学术传承创新,不断流变,不断发挥,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推动中医学术的进步;第三,经典是中医学术的基础性理论,是中医传承的根,也是培养中医思维的教科书。我觉得符合这三点才能成为经典。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既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又深刻揭示了中医药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都可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遵生八笺》等历代中医典籍中找到依据。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便是从《肘后备急方》等经典文献中获取到灵感。同时,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治中,我们在《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指导下,结合临床流调数据分析和专家讨论的意见,明确了其病因病机特点,湿毒内蕴是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临床特点。南方夹热,东方夹温,北方夹风,中南夹寒,西北夹燥,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处方也是源于经典,但不是原方照搬,而是优化方,研制了宣肺败毒汤,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改善症状快,转重率和复阳率低。所以我们说读经典、做临床,同时结合实践不断地去传承发扬经典,去解决临床中的问题。
二、如何阅读使用经典
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40多年前,我读研究生时读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叫《观书有感》,可是我读了这首诗怎么也看不到读书的内容,多年后我带着这个疑问把他的为学之道与这首诗结合起来感悟,才逐渐有了体会。朱熹总结的学习经验是:文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为学之道这首诗写得很透彻,实际上可以解释为 “读书三态”。第一,我们读经典,书中的文字可能容易理解,但真理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去感悟,更要在实践中去应用,逐步达到融会贯通,圆机活法。第二,读经典,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他说读书要精读到豁然以明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脑洞明澄,如清澈见底的一潭活水,鉴定实证仿佛天光云影,皆现尽映眼前的一个境界,所以真正读书读到这儿就豁然开释。所以读经典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真正结合实践去读,深刻感悟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三是读经典还要同治病救人的济世思想、大医精诚的精神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我们读经典要怀着敬畏之心去研读赏析,信之用之,日久有悟可以发挥。有些同学认为书中这里讲的不对,那里讲的不对,我就说你不要过早下结论,应先怀着敬畏的态度去理解,理解不了先放一放,以后再慢慢体会,不要一开始就批判。我们要慢慢去悟、去品、去理解,信之用之思之,就会凝练升华。
三、《重刊》出版的重要意义
《重刊》的推出,是中医药行业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工作,是当代中医药工作者汲取营养,全面推动临床、科研和教学发展的理论之本、思想之源。
人卫社成立70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古籍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影印本、点校本、校注本、校释本等数百种中医药古籍,以及教材、教辅等相关图书,培养了我们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名医名家,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古籍整理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品牌权威、名家云集,版本精良、校勘精准,读者认可、历久弥新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和高度的评价。2005年,人卫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养中医名家的整体战略部署,组织出版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105种,这套书累计印制了900多万册,此次出版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版本珍贵、校勘严谨,采用双色印刷,对每部图书的导读和相关文字进行了更新和勘误,这就是读书入门的捷径。这套重刊有经典著作,有诊断类著作,有基础通识著作,还有临床各科著作、养生类著作和方药类著作,尤其是里面的医案,希望大家读经典,除了读原著外,要多读医案,医案要联系经典,结合自己临证,定会有所收获。我们读经典,有糟粕可以弃之,但是要慎之,一定要读懂了之后才能最后下定论。
我今年75岁,回想20岁我开始学医的时候就是读人卫社的书成长起来的,这套《重刊》是中医经典的精品,也是培养中医各类人才最好的教科书,临床医生的案头书,图书馆的典藏书。我郑重推荐大家都要读一读这套书,这套书对我们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经典之书,常读常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都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经典,挖掘经典,用好经典,发展经典。
整理者:张科(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杨丰文(天津中医药大学)。
此文以张伯礼院士为此套丛书所写序言及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整理而成。